云南广播电视台采访“梦飞”团队—寻梦星空
Interview with Mephisto Team by Yun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这是一张天体图像,近期在云南发布。看上去,它与其他天图一样,深邃又神秘,但它又是独一份的,这是国际首台大视场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梦飞”拍摄的首帧真彩色天体图像。“真彩色”是什么意思?宇宙的真彩色又能带来什么?天文,距离我们的生活真有那么遥远吗?带着这张天图,记者出发寻找答案。
寻梦星空-高美古
从昆明到丽江,再继续驱车往西南,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高美古。海拔不断攀升,针叶林越来越多见,我们距离天空越来越近了,据说这里有着中国最美星空。这里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大大小小圆顶结构的建筑错落分布。巡天望远镜“梦飞”就在其中一座圆顶之下。
刘晓为,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所长,率领团队在高美古潜心工作多年,真彩色天图背后的设计师。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所长 刘晓为:“过去的传统的天图,如果是传统的照相底片,说起来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黑白照片,它只有一个亮度的区别,这个天体比那个天体亮,现在我们拍的这张图,它不单反映了这个天体在特定几个波段里面的亮度,还反映了它们的相对亮度,在不同波段的,所以它就有颜色的概念。”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在读博士 陈鑫磊:“今天排的话因为需要把一个超新星给排进来,这个超新星是一直在变暗,我们是在去年12月29号观测了这个源,它的亮度是在变化的,因为它是在5月份爆发的,然后它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特殊,具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地面试验室很难进行具体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式主要依靠观测。巡天是天文学研究的起点。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敬华:“它是观测的一个起点,就是说它能够给我们提供特别完备的一些天体的一个信息,慢慢一点一点地去把整个天空做一个扫描。”
“梦飞”巡天望远镜视场直径2度。目前国际上同类型测光巡天望远镜都不具备多通道大视场同时测光的能力,“梦飞”填补了国际空白,显著提高了巡天效率和颜色定标精度,通过获取天体超高精度、亮度及颜色信息,录制宇宙天体运动和变化的彩色纪录片。
“梦飞”项目于2018年1月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式立项,主体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研制,2021年6月和云南天文台合作,完成丽江高美古台址建设。这里海拔3200米,年平均晴天254天,大气洁净透明,远离光害污染,视宁度极优,是中国低纬度地区最优秀的天文观测基地之一。
寻梦星空-凤凰山
昆明东郊凤凰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丽江高美古相距数百公里,高美古每一座圆顶之下的根脉,都是从这里萌发出土的。保存完好的几座近代建筑,其中两座来自上个世纪30年代,初建时一座用于观测与办公,一座是职员宿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被迫由南京紫金山迁至于此。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信息化与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许华崟:“在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了,当时紫金山天文台建成的时刻,它几乎是整个亚洲最大、也是设备最好的这么一个天文台。”
战火袭来,天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整理打包好仪器图书,一路南迁,辗转到长沙,又迁至桂林。最后来到昆明,1938年秋,凤凰山天文台破士动工。
许华崟:天文观测的圆顶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物,里面放置天文仪器,外面的圆顶它必须要有一个功能就是旋转的功能,大家知道旧中国的中国工业是非常落后的,当初工业当中核心的一种技术轮轴技术,中国几乎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所有转动轮轴中国都是没办法生产的。到底怎么样让圆顶转起来,用什么样的轮轴呢?余青松先生想了一个办法,他托人到上海的租界购买了欧美生产的轮滑鞋,轮滑鞋上面的轮子是可以转动的。运到昆明之后,他就把这两双轮滑鞋交给了一个叫周锡金的技工,这个技工看到轮滑鞋之后,他如获至宝,于是把轮滑鞋上的轮子一个一个地拆下来,再经过自己的设计和改造,把轮滑鞋当作整个圆顶的旋转的轮子安装到了圆顶上。
在这样的条件下,1939 年春天,凤凰山天文台建成,天文研究所以随身带到昆明的两台小型设备开启了这里的工作:安装罗氏变星仪,开展变星和星云拍摄;架设太阳分光仪,开展色球观测。中断了两年多的天文观测在这里部分恢复。
战火之中,凤凰山天文台延续了中国天文观测的血脉,余青松、张钰哲、陈遵妫、戴文赛、黄昆、龚树模、陈展云,中国现代天文的奠基者几乎都聚首于此,星光熠熠。
云南解放后,凤凰山天文台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
寻梦星空-天文与生活
城市、人群、晚高峰……那些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的星球与眼前这日复一日的生活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太阳、星云、宇宙……它们,真的遥远到我们无法触及吗?不。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教授 尔欣中:“今天我们这个时间的建立系统,我们“年”的概念,“年”就是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这就是一个天文现象的一个总结。然后“月”的概念跟月亮有关是吧?“天”的话就是地球自己转一圈,这完全都是天体的运动造成的结果,我们总结出来得到这个时间的概念。”
你要赶的时间来自天文学。
尔欣中:“我们那个时间,虽然现在说都是用所谓的原子计时钟,但是原子计时钟只是在短时标内它是非常准确的,但是长时标时间的校对还是要靠我们天文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来做定标的。”
你要去的方向来自天文学。
尔欣中:“因为在指南针发明之前,大家白天定位还好,有太阳,晚上定位就是靠看星星。大航海时代某种意义上是人类对地球自身探索的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尔欣中:“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那个游牧民族进入到了农耕社会,最决定性的一个就是历法的建立,历法的建立是什么?就是我们古代人类对天上这个天文现象的一个总结,我们有历法,我们有了一年、有四季的概念,我们才能安排农耕计划,我们才能从原始社会一点点进入到了文明社会。”
春种秋收,五谷杂粮,时至今日,农家也需循着历法,数着节气,依时令耕种,才能有好的收成。
尔欣中:”导航定位上,这个东西是要靠天上的卫星来帮助我们定位的。你不知道卫星的轨道,我们就没有办法发卫星,我们没有办法做准确定位的。卫星它的时间流逝和地面上时间流逝不一样,是要做相对论修正的。如果不做相对论修正,你本来想定位到云大的,一下就定位到师大那边去了是吧?就会差很多。”
这就是看似遥远的天文学,它的研究和人类自然观、与我们眼前的生活息息相关。继续仰望星空吧,也许我们的脚步真的无法抵达彼端,然而,眼睛和思想可以。当你抬头,身边这座城市的名字,其实也嵌在那夜空之上。小行星第3650号,“昆明星”;小行星第2230号,“云南星”。
学生:“我个人是研究社科类的,然后我很小就喜欢听故事,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一直会有天文的存在,古人观星古人的智慧,以及记录在中国古籍中的一些知识。我觉得天文它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去尝试解释这个世界,是超脱我们现在的文化以及社会研究和信仰的另外一个视角。”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所长 刘项琨:“就觉得科学其实有时候也是孤独的,你需要去探索,需要披荆斩棘地往前走,走到前面,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其实这也是一种浪漫。”
带着真彩色天图,我们捡拾了这块土地与天文学的独特记忆。近100年前,中国西南尚且没有一台可以望向太空的观测设备,如今,我们拥有1.6米直径的梦飞巡天望远镜、东亚地区最大的通用2.4米光学望远镜。巡视天空,探索浩瀚宇宙,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铺就这条梦想之路的,有先辈筚路蓝缕的坚持,有打破困顿现实抬头仰望的智慧,有各个望远镜圆顶之下日复一日的观测与记录。只要好奇心不死,星辰大海的征途浪漫又真实,既在宇宙彼端,也在我们指尖。